
一、荷载及地震作用1. 楼面均布活荷载取值有误。取值有误的楼面活荷载主要有阳台、走道、门厅、楼梯、电梯公用前室及消防疏散楼梯的活荷载。
可能泛起人流麋集的修建主要是指学校、公共修建和高层修建。民用修建未明确的常用楼面活荷载尺度值如下:设浴缸、坐厕的卫生间4KN/㎡;有分开蹲厕的公共卫生间8KN/㎡(包罗填料、隔墙)或按实际思量;门路课堂、微机房3KN/㎡;银行金库、配电室、水泵房10KN/㎡;地下一层顶板施工活荷载5 KN/㎡;楼板下挂管道及设备荷载按实际情况思量且不小于0.5 KN/㎡;宾馆、饭馆的大型厨房不小于8 KN/㎡或有较重炉灶、设备及储料时应按实际取用。《修建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5.1.1条。2. 基本风压、基本雪压取值差池。
对风荷载比力敏感的高层修建(一般可认为是高度凌驾60m的高层修建),承载力设计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接纳。盘算位移按50年一遇基本风压,盘算结构风振舒适度按10年一遇风荷载尺度值。对雪荷载敏感的结构主要是大跨、轻质屋盖结构,此类结构的雪荷载经常是控制荷载,应接纳100年重现期雪压。
确定门式刚架轻型衡宇钢结构的基本风压Wo时,应按现行国家尺度《修建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划定值乘以1.05接纳。《修建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7.1.1条,第7.1.2条,第8.1.1条,第8.1.2;《高层修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2.2。3、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未按规范举行荷载折减。
这是思量楼面上的活载不能同时充满所有的楼面。如果不折减会造成基础设计过于守旧,柱子内力及配筋盘算有误。
新荷规修订,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对消防车的活荷载的折减不在包罗在强制性条文中。《修建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5.1.2条。4、大、中、小学校的各种修建,思量到人流麋集,对阳台、楼梯、看台、外廊及屋面栏板或栏杆的顶部未举行水平承载力验算。应按规范在栏杆顶部施加划定的水平荷载,并对构件举行强度验算。
《修建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5.5.2条5、地下室挡土墙是一种以蒙受水平土压力为主的受力构件,基本组合未思量永久荷载控制的基本组合,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35。地下室底板抗水盘算时,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误取1.2,应取为1.0。当永久荷载尺度值与可变荷载尺度值比值较大时,在举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基本组合效应组合设计值时,应思量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最倒霉组合。
地下室地板抗水盘算时,板、覆土的自重对结构有利,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0。地下室挡土墙的土压力宜取静止土压力。有人防要求的地下室外墙的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对结构倒霉时取1.2,有利时取1.0;抗爆等效荷载分项系数取1.0。盘算地下室外墙时,室外地面活荷载一般取不小于5 KN/㎡。
《修建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4条。6、对于隔墙部署和装修做法较为灵活的公共修建,未思量隔墙荷载,或未注明隔墙质料和装修荷载的限值。
对非牢固隔墙荷载应取每延米墙重1/3作为楼面活荷载且附加值不应小于1KN/㎡。牢固隔墙的线荷载应折算成等效均布永久荷载。《修建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5.1.1条注6。
7、当接纳压型钢板轻型屋面时屋面活荷载盘算檩条时应取0.5 kN/㎡。对受荷水平投影面积大于60m2刚架构件,屋面坚向均布活荷载的尺度值可取下小于0.3KN/㎡。
《门式刚架轻型衡宇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第3.2.2条 。8、门式刚架厂房盘算风荷载时遗漏女儿墙风荷载。对于门式刚架衡宇,垂直于修建物外貌的风荷载应按《门式刚架规程》附录A盘算。《门式刚架轻型衡宇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第3.2.3条。
9、屋面活荷载尺度值取值有误。如:上人屋面活荷载尺度值按不上人情况取值;兼做其他用途的上人屋面未按相应用途的楼面荷载取值;设有屋顶花园的屋面活荷载尺度值未思量花园土石等质料自重;屋顶有上反梁时,对有可能形成的积水荷载在设计中未思量,屋面积水荷载可按2 KN/㎡,不与活荷载组合。高、低屋面处在低屋面应思量施工堆料荷载不小于4KN/㎡的暂时荷载,并在施工图中注明。
《修建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5.3.1条。10、设防烈度(设计基当地震加速度)选错。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划定的权限审批、发表的文件确定。
在一般情况下,设计时取抗震规范附录A提供的我国主要城镇中心区域设防烈度、设计基当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对已体例抗震设防区划的都会,可按批准的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举行抗震设防。但随着城镇的日益扩大,建设工程日益远离城镇中心,哪些远离城镇中心的修建工程,特别是往设防烈度大的偏向的修建工程,可能需按较高的尺度举行抗震设防。
如:北京的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抗震规范》附录A给出的是7度(0.15g),但该四个城镇中心往北京市中心偏向可能就需按8度(0.2g)举行设防。一般这些按较高尺度抗震设防的村镇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界线两侧4km区域内。《修建抗震设计规范》第1.0.4条。
11、存在角度大于150的斜交抗侧力构件,未举行斜交抗侧力构件偏向的水平地震作用盘算。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思量到地震可能来自任意偏向,为此要求盘算相交角度大于150的抗侧构件偏向的水平地震作用。电算效果一般会输出最大地震作用偏向的角度,其值较大时,未举行该地震作用偏向的地震作用盘算。
地震作用是多偏向性的,总有一个偏向的地震作用效应最大。当大于150时,应将该偏向做一次最大地震效应盘算,并以此较大的盘算效果设计、绘制施工图。《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5.1.1条12、抗震设防烈度8、9度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未举行竖向地震作用盘算。
7度(0.15g)高层修建中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也应举行竖向地震作用盘算。需盘算竖向地震作用的另有转换结构的转换构件、7度(0.15g)和8度抗震设计时连体结构的毗连体及9度时的高层修建。《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5.1.1条。《高层修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3.2条、第10.5.2 。
13、结构盘算地震影响系数所接纳的结构自振周期未思量非承重墙的刚度影响举行折减。思量砌体填充墙对结构侧向刚度的孝敬,必须按《高规》第4.3.17条对盘算的自振周期予以折减。《高层修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3.16 。
14、抗震验算时,任一楼层的剪力系数应切合《抗震规范》第5.2.5条要求,对泛起多个楼层不满足时,仅靠调整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是不妥的。若多个楼层剪力系数不满足,说明结构的抗侧刚度不足,应增加结构体系的抗侧力刚度。还应注意:当底部剪力相差不多时,可按规范接纳乘以增大系数处置惩罚;当底部剪力相差较多时,结构的选型和总体部署需重新调整,不能用乘以增大系数处置惩罚。
对于竖向不规则的结构,突变部位的单薄层,还应按抗震规范3.4.4条划定再乘以不小于1.15的系数。《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5.2.5条 。15、修建园地种别错误,盘算书及图纸均为ⅱ类土,地质勘探陈诉为ⅲ类,结构盘算应重新盘算。园地种别与盘算地震作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有关,园地种别错误会导致地震作用盘算错误。
《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5.1.4条 。16、单层厂房只思量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而未对厂房纵向举行水平地震作用盘算。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修建结构的两个主轴偏向划分盘算水平地震作用,各偏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偏向抗侧力构件负担。
《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5.1.1条。17、质量和刚度漫衍显着差池称、不匀称的修建结构,抗震盘算时未盘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质量和刚度漫衍显着差池称、不匀称的结构”,一般指在刚性楼板假定下,在思量偶然偏心单向水平地震地震作用下,楼层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之比凌驾位移比下限1.2较多。
盘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并思量扭转影响与盘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并思量偶然偏心影响应取最倒霉思量。对多层修建,凡属抗震规范第3.4.2条所指的平面不规则多层修建,亦应思量偶然偏心的影响。《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5.1.1条。
《高层修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3.1条。二、地基基础1、设计品级为甲级、乙级的修建物或设计品级为甲级的非嵌岩桩和非深厚坚硬持力层的修建桩基,凭据试桩检测效果和设计履历认为没有须要举行变形验算,也就不提供沉降盘算效果。《地基规范》第3.0.2条第2、3款对修建物地基变形验算规模有明确划定,设计应严格遵守。
履历不能取代法例,应按划定举行沉降盘算。《修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2条。2、对基坑开挖未提出宁静要求。
应按9.1.9条划定在结构总说明或基坑开挖图中写出详细要求。《修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9.1.93、不验算桩身砼强度是否满足试桩要求。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修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5.10 。
4、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设计品级为乙级的修建物未设置沉降观察点,未提出变形观察要求(8、9层修建物此类问题较多)。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设计品级为乙级的修建物,必须按要求对修建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举行变形观察。《修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10.3.8 。
5、未说明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以后应举行基槽(坑)磨练。基槽(坑)开挖后,应举行基槽磨练。
基槽磨练可用触探或其他方法,当发现与勘探陈诉和设计文件纷歧致、或遇到异常情况时,应联合地质条件提出处置惩罚意见。《修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10.2.1。6、对地质条件的思量“重单体,轻情况”,对于山区建、构筑物可能遭受滑坡、崩塌、泥石流、强降雨等倒霉影响思量不足。
选址定位合理避让,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适当增强。在受山洪影响的地段,应接纳相应的排洪措施。对具有生长趋势并威胁修建物宁静使用的滑坡,应及早整治,防止滑坡继续生长。
《修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6.1.1条,6.1.4条。 7、忽略梁板式筏基底板受冲切承载力、受剪切承载力的验算。
《修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4.11条。8、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因变形缝处是防水的单薄环节,特别是接纳中埋式止水带时,止水带将此处的混凝土分为两部门,会对变形缝处的混凝土造成倒霉影响,因此变形缝处混凝土局部加厚的划定。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08第5.1.3条 。9、地基处置惩罚后忽略须要的变形验算;或以地质勘探陈诉中的沉降估算取代地基变形验算。对处置惩罚后的地基举行变形验算的规模同《修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3.0.2强条要求。
《修建地基处置惩罚技术规范》JGJ79-2002 第3.0.5条。10、换填垫层施工质量磨练要求不详。应在图中注明垫层的施工质量磨练必须分层举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切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土。
《修建地基处置惩罚技术规范》JGJ79-2002 第4.4.2条。11、CFG桩复合地基施工质量磨练要求禁绝,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检测要求按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a 提出。
应按深度、宽度修正前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提出磨练要求。《修建地基处置惩罚技术规范》JGJ79-2002 第9.4.2条 。12、湿陷性黄土园地上的修建物,结构总说明中未提出使用、维护和检验要求。
应在设计中注明:在使用期间,对修建物和管道应经常举行维护和检验,并应确保所有防水措施发挥有效作用,防止修建物和管道的地基侵水失陷。《湿陷性黄土地域修建规范》GB50025-2004第9.1.1条。
13、桩基盘算书不全面。如桩基水平承载力盘算;锚桩的抗拔承载力盘算;桩身和承台结构承载力盘算等。应按《桩基规范》第3.1.3条要求的盘算项目提供盘算书,以便审查桩基设计是否宁静、合理。
《修建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3.1.3条。14、当基础(含承台)混凝土强度品级小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品级时,未验算基础局部受压承载力。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一般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D.5素混凝土局部受压盘算。
当不满足要求时,可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品级或接纳设间接钢筋(钢筋网片或螺旋式配筋)按《混凝土规范》6.6节盘算。《修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2.7条、第8.4.18条、第8.5.22条。15、在举行地基承载力盘算时,未接纳荷载效应尺度组合;在举行基础承载力设计时没有接纳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验算地基承载力和基础承载力时,应划分接纳差别的荷载效应组合。《修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5条。16、制作在斜坡上或边坡四周的修建物和构筑物,未验算其稳定性。制作在斜坡上或边坡四周的修建物和构筑物,仅验算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而忽视了地基和土坡稳定的验算,且应按《地基规范》5.4划定举行稳定性盘算。
《修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2条。17、当同一结构单元处荷载差异很大或置于不匀称土层上、在基础上及四周有地面堆载,地基基础设计仅满足承载力要求,未举行地基变形盘算。
应按《地基规范》第5.3节划定划分举行地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的验算满足规范地基变形盘算划定和要求,且基础和上部结构上应思量沉降差的影响。《修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2条、第5.3.4条。
18、设计多塔楼和裙房下大底盘整体基础,仅单独盘算塔楼下的地基沉降。在同一整体大面积基础上建有多栋高层和低层修建,应根据上部结构、地基与基础配合作用举行地基变形盘算,切合《地基规范》第5.3.10条划定并满足《地基规范》第5.3.4条要求。《修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3.4条。
19、基础持力层设在未经处置惩罚的液化土层上;制作在液化土层上的修建物,地震时发生地基失稳,修建物坍毁或破坏的例子不少。液化的品级差别,震害的水平也差别。
抗液化措施见《抗震规范》第4.3.6~4.3.9条。《修建抗震设计规范》第4.3.2条。20、桩箍筋加密规模不切合规范要求。
桩箍筋的设置应切合《抗震规范》第4.4.5条及《桩基规范》第四章有关条款要求。《修建抗震设计规范》第4.4.5条。21、当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浅)时,修建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未举行抗浮验算。
抗浮稳定性验算按《地基基础规范》第5.4.3条接纳阿基米德原理盘算。整体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而局部不满足时也可接纳增加结构刚度的措施。图纸文件还应注明施工期间的停止降水时间。
还应注意:抗浮设计水位与抗水设计水位差别。《修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2条。
三、砌体结构1、砌体结构的层数或高度凌驾规范限制。震害观察讲明:砌体衡宇层数越多及高度越高,震害越严重。新抗震规范增加了7度(0.15g)和8度(0.3g)的层数和高度限制。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衡宇不允许用于乙类修建和8度(0.3g)的丙类修建。6、7度时,横墙较少的丙类多层砌体衡宇按抗震规范第7.3.14条接纳增强措施后,层数和高度仍按抗震规范表7.1.2划定接纳。横墙较少的砌体衡宇总高度按规范表7.1.2划定降低3m,层数淘汰一层;横墙很少还应在淘汰一层。新抗规划定了“横墙较少”和“横墙很少”的寄义。
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a)图中阁楼不作为一层,高度计入坡屋面高度1/2;(b)图中阁楼作为一层,高度计入坡屋面高度1/2;(c)图中斜屋面下出屋面“小修建”(实际有效使用面积或重力荷载代表值小于顶层30%)可不计入层数和高度控制规模。衡宇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
无论是全地下室还是半地下室,抗震强度验算均应作为一层并满足墙体承载力要求。《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7.1.2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中10.1.2条。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衡宇中,底部抗震墙部署和数量不满足规范要求。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衡宇是一种倒霉的修建结构体系,上下层由差别质料组成,上下层刚度差异较大。从经济上思量接纳此结构,但必须接纳措施以保证抗震宁静。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衡宇的下部的抗震墙的最大间距凌驾规范要求。
底部抗震墙应沿纵横两偏向设置一定数量并匀称对称部署。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底层框架--抗震墙砖砌体衡宇的层侧向刚度比值不满足规范要求;宜调整抗震墙的长度或在抗震墙上开洞调整墙体的侧向刚度使其满足要求。规范划定底部抗震墙负担全部的地震力,同时作为宁静储蓄还要求框架也应按负担20%的地震力设计。
《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7.1.5条、7.1.8条、第7.2.4条。3、底框抗震墙砌体衡宇托墙梁抗震结构不满足要求。底框抗震墙砌体衡宇托墙梁是该结构中极其重要的构件,必须保证托墙梁的强度和刚度,规范划定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10,这是为了保证托墙梁的整体刚度的需要。
此外,思量到地震作用的重复性,还要求受力筋及腰筋应按受拉钢筋的要求锚固在柱内,且上部纵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应切合钢筋混凝土框支梁的有关要求;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Ф14,间距不应大于200mm;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直径不小于8mm,箍筋除在梁端1.5梁高且不小于1/5梁静跨规模加密外,还应在上部墙体的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500mm切不小于梁高的规模内加密。《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7.5.8。4、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衡宇框架结构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难以满足规范要求。《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7.1.8条。
5、忽略了砌体强度设计值的调整系数γa。砌体强度设计值的调整系数关系到结构的宁静。砌体强度设计值的调整系数主要涉及面积调整系数和水泥砂浆调整系数。
试验讲明:中、高强度水泥砂浆对砌体抗压强度和砌体抗剪强度无倒霉影响,当接纳大于M5的水泥砂浆时,砌体强度可不调整。《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3.2.3条。6、在多层砌体衡宇设计中,忽视了结构柱作为主要抗震结构措施的作用,未按规范要求设置结构柱。
《抗震规范》对楼梯间抗震结构措施予以增强,楼梯段上下端对应墙体处增加的结构柱与楼梯间四角设置的结构柱合计有八根结构柱,再与楼层半高处设置的混凝土配筋带组成应急疏散宁静岛。《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7.3.1条、第7.4.1条。7、钢筋混凝土楼板是装配整体式楼板,圈梁也错误地做预制装配式楼板;现浇楼板可不但独设置圈梁,但楼板未沿墙周边增强钢筋;装配式楼板只在外墙设置周边圈梁,在内墙未设圈梁。
圈梁能增强衡宇整体性,提高衡宇抗震性能,是抗震有效措施。抗震圈梁必须是现浇的。地震区曾发现装配式圈梁破坏的例子,地震时圈梁与楼板无可靠粘结,圈梁脱离楼板摔下。
现浇楼板整体性好,水平刚度大,因此,不必再另设圈梁,但仅靠楼板内的一般钢筋包罗漫衍钢筋,还不足以形成楼板的边框作用,需另设增强钢筋并与结构柱钢筋可靠毗连。装配式楼板仅在外墙设置圈梁过于单薄,较长的外墙圈梁还需在中段设置拉结,应按规范要求在外墙、内纵墙、内横墙上设置抗震关闭圈梁《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7.3.3条8、楼梯间作为抗震宁静岛,未接纳抗震增强措施。还讲明:楼梯间由于比力空旷经常破坏严重,必须接纳一系列有效措施。
8、9度时不应接纳装配式楼梯梯段。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地震中受到较大的地震作用,在结构措施上也许特别增强。
《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7.3.8条 。9、装配式楼盖中,当有现浇圈梁时,预制板伸入墙上的长度不满足要求;衡宇端部大开间衡宇(开间大于4.2m),缺少楼、屋盖与墙或梁的拉结。楼板的弃捐长度,楼板与圈梁、墙体的拉结,屋架(梁)与柱的锚固、拉结等等,是保证楼、屋盖与墙体整体性的重要措施。
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详图见陕09G0901-1。《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7.3.5条。
10、地震区楼屋盖大梁、屋架没有对其接纳增强反抗水平力的措施。《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7.3.6条。
11、多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衡宇中,可以接纳结构柱体系,也可以接纳芯柱体系,选用上应区别看待。《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7.4.1条。
1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衡宇楼盖抗震结构措施不满足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衡宇底部与上部各层抗侧力结构体系差别,为使楼盖具有通报水平地震力的刚度,要求过渡层的底板为现浇楼板,板厚不小于120mm,并应少开洞或小洞,当楼板开洞尺寸大于800mm时,应在洞口周边设置边梁。上部各层对楼盖的要求同多层砖房。《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7.5.7条。
13、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衡宇底层设置砌体抗震墙,未按要求先砌墙后浇梁柱。多层砌体衡宇在施工时也应先砌墙后浇结构柱。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衡宇底层设置约束普通砖砌体或小砌块砌体抗震墙在6度且衡宇层数不凌驾4层允许使用。《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3.9.6条,第7.1.8条。
四、混凝土结构1、梁、柱、板、剪力墙受力钢筋及箍筋的最小配筋率不满足规范的要求;转换梁纵筋配筋率错按一般框架梁要求设计;制作在ⅳ类园地的且衡宇高度在60m以上的高层修建的框架柱最小总配筋率未增加0.1%。最小配筋率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尤以肥梁、胖柱、厚墙、厚板泛起的概率较大。转换梁差别于一般框架梁:转换梁一般是偏心受拉构件,并蒙受较大剪力,而一般框架梁是弯剪构件;转换梁内力大,而一般框架梁内力相对较小;抗震设计时转换梁延性要求较高。《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5.1条、第11.3.6条、第11.4.12条、第11.7.14条。
《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3.7条、第6.4.3条。《高层修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3.2条、第6.4.3条、第7.2.17条、第8.2.1条、第10.2.7条、第10.2.10条、第10.2.19条。2、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品级选择错误。抗震品级的应凭据抗震设防分类、烈度、结构类型衡宇高度接纳差别的抗震品级。
框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抗震品级应区分底部增强区(关键是框支层加上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与非增强区的抗震品级。当框架-剪力墙在划定水平力作用下,底层(盘算嵌固端所在层)框架所负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的抗震品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抗震墙的抗震品级可与框架抗震品级相同。《高层修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9.3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1.1.3条。
《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2条、第6.1.3。3、框架梁、转换梁均未设箍筋加密区;转换梁上部墙体开有门洞形成小墙肢或梁上托柱时,该部位转换梁的箍筋未加密。
多层框架结构在室外地面以下靠近地面处设置拉梁层时,拉梁的抗震结构措施也应切合框架梁的要求,设箍筋加密区。洞边部位及托柱部位转换梁弯矩和剪力都急剧加大;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箍筋的结构应按框架梁加密区要求接纳,连梁不应按一般框架梁仅在梁端一定规模箍筋加密。《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6.3.3条;《高层修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3.2条、第10.2.7条。4、电算盘算简图与实际施工图不符,如剪力墙的部署与数量、混凝土强度品级、梁截面尺寸等。
盘算简图与实际施工图不符会给结构宁静带来隐患,结构专业要与各专业密切配合,实时修改主体盘算,做到盘算简图与实际施工图相一致。《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3.5.2条、第3.6.6条。
5、未注明钢筋强度尺度值的保证率;未注明抗震结构对质料和施工质量的的特别要求。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说明中应提出当抗震品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楼梯),其纵筋接纳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尺度值之比不应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钢筋强度尺度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3.9.1条、第3.9.2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4.2.2条。6、未正确确定修建抗震设防分类。
如:带大底盘的高层修建,当底部几层为大型超市,且切合大型商场的尺度,抗震设防种别未定为重点设防类(乙类);或将整幢修建都定为乙类;或虽下部几层为商业修建但达不到大型商场尺度的却定为重点设防类。《修建工程抗震设防分类尺度》GB50223-2008第3.0.1条。《修建工程抗震设防分类尺度》GB50223-2008第3.0.2条。
《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3.1.1条。7、人防线下室外墙水平漫衍筋不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有防护要求的构件的配筋率与一般构件的配筋率差别,设计时应区别看待。
《人民防空隙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第4.11.7条。8、抗震设计时,一级框架梁端截面的底面配筋与顶面配筋的比值小于0.5,二,三级小于0.3。一级应大于0.5;二、三级应大于0.3。
梁端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的比值,对梁的变形能力有较大的影响,能防止在地震中梁底泛起正弯矩时过早屈服或严重破坏,从而影响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正常发挥。《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6.3.3条;《高层修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3.2条。
9、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但梁端加密区箍筋最小直径未增加2mm。试验与震害讲明,梁端的破坏主要集中在1.5~2倍的梁高规模内,限制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可以获得较好的延性。当框架梁端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对悬臂梁和框架梁的悬臂段,因不存在抗震延性问题,箍筋可不按此执行。对与梁悬臂段相邻的内跨,建议还是按悬臂支座的面筋是否凌驾2%来确定箍筋的直径。《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6.3.3条;《高层修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3.2条。10、一级抗震品级时,框架梁、柱纵筋接纳直径16或14的钢筋时,箍筋间距若配成@100不满足6d要求;当框架梁高300,箍筋间距取100大于梁高的1/4,应取75。
试验与震害讲明,当箍筋间距小于6d~8d时,混凝土压溃前受压钢筋一般不致压屈,延性较好。《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6.3.7条;6.3.3条。《高层修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4.3条,6.3.2条。
11、三、四级框架柱的柱根处, 加密区箍筋间距取150小于100和8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较小值。三、四级框架柱柱根(底层柱下端)处箍筋加密区间距应取100和d(d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较小值。《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6.3.7条;《高层修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4.3条。
12、抗震设计时,未对主体结构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替代原则作出划定。如果不划定主体结构纵向受力钢筋的替代原则,常会使替代后的纵向受力钢筋总承载力大于原设计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总承载力设计值,从而造成抗震单薄部位的转移,也可能造成构件在受其影响的部位发生混凝土脆性破坏(混凝土压碎、构件剪切破坏)。纵向受力钢筋替代时,应根据钢筋受拉承载力相等的原则换算,并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痕、挠度)和抗震结构措施(最大及最小配筋率、掩护层厚、钢筋间距等)要求,特别是以品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纵向受力钢筋时,还应注意上述替代引起的钢筋延性(强曲比、塑性设计条件等)变化的影响。
《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9.4条。13、框架结构设计时,不应接纳框架和部门砌体墙混淆承重的形式。不仅框架结构衡宇不得接纳部门砌体承重,框架结构中楼电梯间、局部突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也不得接纳砌体墙承重,而应接纳框架承重,而设非承重填充墙。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是两种截然差别的结构体系,震害讲明:如果在同一修建中混淆使用,地震时抗侧刚度远大于框架的砌体墙会首先破坏,导致框架内力急剧增加,然后导致框架破坏甚至坍毁。
《高层修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1.6条。14、转换梁腰筋不足2Ф16@200;转换梁支座负筋按一般框架梁设置,梁面拉通筋不足面筋总面积的50%。
转换梁是偏心受拉构件,应凭据工程实际情况举行设计。当配筋盘算是由跨中正弯矩和拉力组合控制时,支座上部纵向受力钢筋至少50%沿梁全长领悟;当配筋盘算由支座负弯矩和拉力综合控制时,支座上部纵筋应全部(100%)沿全长领悟;下部纵筋应全部直通柱内。《高层修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2.7条。
15、在高层修建中有错层结构时,错层处框架柱截面高度不应小于600mm,混凝土强度品级不小于C30,抗震品级应提高一级,箍筋在全柱段加密设置。错层结构属竖向不规则结构,错层四周的竖向抗侧力构件受力庞大,框架结构错层往往形成许多短柱与长柱混淆的不规则结构。
因此错层结构在错层处的构件要接纳增强措施。如果错层处混凝土构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需接纳有效措施,如框架柱接纳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剪力墙内设型钢,可改善构件的抗震性能措施。《高层修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4.4条。16、设计文件未注明结构的用途。
改变结构用途和使用情况(如超载使用、结构开洞、改变使用功效、使用情况恶化)的情况均会影响结构的宁静及使用年限。任何对结构的改变(无论是在建或既有结构)均须经设计许可或技术判定,以保证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的宁静和使用功效。
既有修建结构抗震加固前应举行抗震判定。当既有修建直接增层时,应先对既有修建结构举行判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3.1.7。
《修建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第3.0.1条。《既有修建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第8.1.1条。五、钢结构1、在钢结构设计中,设计总说明未注明钢材牌号、毗连质料型号(或钢号)及钢材的力学性能、化学身分等。此外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焊缝质量品级及对施工的要求。
这些事项都是与保证工程质量密切相关,钢材的牌号应与钢材的现行国家尺度或其他技术尺度相符;对钢材的性能要求,凡我国钢材尺度中各牌号能保证的项目可不再列出,只提附加保证和协议要求的的项目,而当接纳其他未形成技术尺度的钢材或外洋钢材时,必须列出有关钢材性能的各项要求,以便按此磨练。焊缝的质量品级应凭据构件重要性和受力情况按《钢结构规范》7.1.1条划定选用。对结构的防护和隔热措施等其他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中以说明。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1.0.5条。2、抗震设计承重钢结构,未对钢材材质提出质料性能增补要求,仅在设计文件中注明接纳Q235钢或Q345钢;焊接承重结构错用Q235-A级钢。《抗震规范》反抗震钢结构钢材提出特别最低要求,即实测强曲比、伸长率、打击韧性、屈服台阶及可焊性,并在设计文件中注明。A级钢不保证打击韧性且Q235钢含碳量不作为交货条件,故不能用于抗震设防钢结构和焊接承重结构。
《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3.9.1条、第3.9.2条。《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3.3.3条。3、钢结构设计中,未注明柱脚在地面以下部门应接纳强度品级较低的砼包裹。
观察发现:凡埋入土中的钢柱,其埋入部门混凝土掩护层未伸出地面者或柱脚地面与地面标高相同时,皆因柱身(或柱脚)与地面(或土壤)接触部门的四周易积累水分和灰尘等杂物,致使该部门锈蚀严重。有的化工厂埋入土中的钢柱,虽有包裹混凝土,但因电离子极化作用,锈蚀很严重,故在土壤中有侵蚀介质作用条件下,柱脚不宜埋入地下。《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8.9.3条。
4、未注明钢结构的抗震品级。2001版《抗震规范》没有划定钢结构的抗震品级,2010版《抗震规范》将2001抗震规范对差别烈度、差别层数、差别抗震设防分类所划定的“作用效应调整”和“抗震结构措施”调整、归纳、整理为四个差别的要求,称之为抗震品级。《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8.1.3条。
5、未注明钢结构的耐火品级和耐火极限。钢结构对温度比力敏感,没有接纳任何掩护的钢结构耐火极限仅为0.25h。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8.9.4条划定:钢结构的防火应切合《修建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高层民用修建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要求,结构构件的防火掩护层应凭据修建的防火品级对各差别的构件所要求的耐火极限举行设计。防火涂料的性能、涂层厚度及质量要求应切合现行国家尺度《钢结构防火涂料》GB14907和《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CECS24的划定。
当防锈底漆与防火涂料同时使用时,应注意两者必须匹配。需作防火涂层的钢材外貌,可除锈后只作底漆涂层。《修建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1.1条、第5.1.7条。
《高层民用修建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第3.0.2条。6、在钢结构构件盘算中,t=16,t=20钢板设计强度值取值差别,未予以注意,造成错误。
钢材强度设计值应凭据钢材板厚或直径按《钢结构规范》表3.4.1-1接纳。厚度是指盘算点的钢材厚度,对轴心受拉和轴心受压构件是指截面中较厚板件厚度。《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3.4.1条。
7、在盘算单面毗连的轴心受压单角钢和无垫板的单面施焊对接焊缝强度时,其强度设计值未乘以折减系数。单面毗连的受压单角钢实际上是双向压弯构件,应接纳折减系数思量双向压弯影响。单面施焊不加垫板,焊缝不能保证满焊焊件的全厚度,强度设计值须折减。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3.4.2条。8、直接蒙受动力荷载的普通螺栓受拉毗连未接纳防止螺帽松动的措施,或接纳打乱丝扣等损伤性措施。在设计中不能将普通螺栓受拉毗连蒙受动力和蒙受静荷载相混淆,在使用中由于螺栓受拉并蒙受动荷载,因此螺帽容易松动,甚至滑落,给结构宁静留下隐患,应按钢结构规范对螺帽接纳防松动措施,如接纳双螺帽、弹簧垫圈或将螺帽和螺杆焊死等。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8.3.6条9、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中,设计屋架时,未思量屋面风吸力作用导致引起构件内力变化的倒霉影响。屋架盘算一般以竖向荷载为主,盘算各杆件的受压、受拉内力,选定截面,但应思量种种倒霉荷载组合。对轻屋面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由于风吸力的体形系数很大,常引起杆件内力数值和偏向发生变化,如数值增大或由拉杆变为压杆,均应按最倒霉组合设计杆件。
此外,设计刚架、檩条和墙梁时,也应思量屋面风吸力作用的倒霉影响。此时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应取为1.0。《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第4.1.7条。10、屋盖未设完整支撑体系,屋盖水平支撑接纳圆钢时,没有张紧 装置。
在衡宇的温度区段内,未设置能独立组成空间稳定结构的支撑体系。为了保证屋盖结构的空间事情,提高其整体刚度,负担或通报水平力,制止压杆的侧向失稳,以及保证屋盖在安装和使用时的稳定,应划分凭据屋架跨度及其载荷的差别情况设置横向水平支撑、纵向水平支撑、垂直支撑及系杆等可靠的支撑体系。支撑构件宜自成体系,若将檩条兼做支撑系杆,应按压弯构件设计。
由于圆钢不受长细比控制,外形小,由自重发生的挠度值较大,易下垂松弛,不能有效地起受拉作用,必须具有拉紧装置,可接纳两头螺栓张拉或中部花篮螺栓张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8.1.4条。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第9.2.2条,第10.2.3条 。11、刚架梁、柱高强度螺栓毗连的端板,不满足最小厚度16mm的要求。
刚架梁、柱通常假定按刚性毗连节点设计,要保证毗连节点与盘算模型相切合,传力可靠,除满足盘算要求外,必须严格控制端板厚度不小于16mm,以保证端板有足够的刚度。工程习惯上,端板的厚度也不宜小于节点所用高强螺栓直径d。《门式刚架轻型衡宇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第7.2.9条。
12、未复核有柱间支撑的柱脚锚栓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上拔力。门式刚架端墙(山墙)上的风荷载经由抗风柱、屋面横向水平支撑等结构构件传至柱间支撑,柱间支撑的最大竖向分力是与其相连的柱脚锚栓发生上拔力。凭据《门式刚架规程》第7.2.19条,盘算有柱间支撑的柱脚锚栓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上拔力时。
应计入柱间支撑发生的最大竖向分力, 且不思量活荷载(或雪荷载)、积灰荷载和附加荷载的影响,恒荷载分项系戮应取1.0。盘算柱脚锚栓的受拉承载力时,对Q235钢锚栓,其抗拉强度设计值fat=140N/m㎡,对Q345钢锚栓,其抗拉强度设计值fat=180N/m㎡,锚栓的面积取螺纹处有效截面面积。《门式刚架轻型衡宇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第7.2.19条。
13、抗震钢结构框架柱的长细比误按普通钢结构规范控制。构件允许长细比的划定,主要是制止构件柔渡过大,在自己自重力作用下发生过大的挠度和运输、安装历程中造成构件弯曲及在大震时竖向地震作用下防止屈曲。由《钢结构规范》第5.3.8条及第5.3.9条可知刚度不足发生的倒霉影响拉杆远比压杆严重。
对比《抗震规范》第8.3.1条和《钢结构规范》第5.3.8条可知抗震框架柱长细比限值要比普通钢结构严格。框架柱的长细比关系到钢结构的整体稳定。研究讲明,钢结构高度加大,轴力加大,竖向地震对框架柱影响很大,抗震品级越高,框架柱长细比限值越严。
此外,框架柱长细比限值还与钢材牌号(屈服强度)有关,Q235钢框架柱长细比限值要比Q345钢长细比限值大,要求松。《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8.3.1条。14、抗震设防的框架,中心支撑长细比、板件宽厚比不切合规范划定。
框架的中心支撑主要作用是减小层间位移和保证结构整体稳定,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支撑体系的恢复力特性,主要取决于支撑杆件的受压行为,支撑的长细比大者,滞回圈较小,吸收能量的能力较弱。支撑杆件的长细比应凭据抗震品级按抗震规范设计。限制中心支撑板件宽厚比主要是为了防止发生板件局部失稳。
中心支撑斜杆宜接纳双轴对称截面,如果接纳单轴对称截面时,应当接纳防止绕对称轴屈曲的有效结构措施。如下图在人字形斜杆支撑上增加再分杆等措施。《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8.4.1条。15、偏心支撑消能梁段及同一跨的非消能梁段翼缘板件宽厚比凌驾规范划定限值。
限值消能梁段翼缘宽厚比主要是为了保证消能梁段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故要比普通梁严格些。此外,消能梁段钢材应接纳Q235、Q345、Q345GJ。当梁上翼缘与楼板牢固但不能讲明其下翼缘 侧向牢固时,仍需设置侧向支撑。
《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8.5.1条。16、粱与柱刚性毗连时,柱在梁翼缘上下各500mm的规模内,柱翼缘与腹板间或箱形柱壁板间的毗连焊缝未按规范接纳全融透的坡口焊缝。
罕遇地震作用下,框架节点将进入塑性区,为了保证结构在塑性区的整体性,因此接纳将柱在梁翼缘上下各500mm的规模内,柱翼缘与腹板间或箱形柱壁板间的毗连焊缝接纳全融透的坡口焊缝。《修建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8.3.6条。
17、高层钢结构框架柱的柱脚未接纳刚接柱脚。外露式柱脚一般为铰接柱脚,通常用于轴心受压柱。对于高层钢结构框架柱与基础的毗连,一般接纳刚接柱脚。刚性柱脚又分为埋入式柱脚和外包式柱脚。
刚性柱脚一般存在着M、N、V作用力。日本阪神地震讲明,外露式柱脚破坏严重,高层钢结构宜接纳埋入式柱脚。《高层民用修建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第8.6.2条。
18、楼板的耐火极限确定为1.5h,压型钢板未接纳掩护措施,压型钢板板肋顶部以上混凝土仍取50mm不满足规程划定的防火要求。结构的防火设计首先应确定修建物耐火品级,然后凭据耐火品级确定耐火极限,尔后接纳掩护措施。当压型钢板作为承重结构时,应重视防火设计。
《高层民用修建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第7.4.6条。六、其他1、未注明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设计使用年限是设计划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举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明确了设计使用年限是设计划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一划定时期内,只需举行正常的维护而不需举行大修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效,即衡宇修建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下所应到达的使用年限。所谓“正常维护”包罗须要的检测、防护及维修。
设计使用年限是衡宇修建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合理使用年限”的详细化。设计基准期是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质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它不等同于修建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荷载统计参数,一般按设计基准期为50年确定的。
衡宇实际寿命也差别于设计使用年限,凌驾衡宇的设计使用年限经由判定、加固衡宇还可以继续使用。《修建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尺度》GB50068-2001第1.0.5条。2、未注明结构的宁静品级。
按修建结构破坏结果的严重性统一划分为三个宁静品级,其中,大量的一般修建物列入中间品级,重要的修建物提高一级;次要的修建物降低一级。至于重要修建物与次要修建物的划分,则应凭据修建结构的破坏结果,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发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水平确定。
《修建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尺度》GB50068-2001第1.0.8条。3、末凭据勘探结果文件(如地基处置惩罚方案、基础选型、地耐力等)举行工程设计的。对勘探陈诉的权威性认识不足,当有疑义时应与勘探单元相同,双方告竣一致后,勘探单元应出具增补勘探陈诉,以作为设计依据。《建设工程勘探设计治理条例》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划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建设工程质量治理条例》第六十三条的划定给予处罚:(一)勘探单元末根据工程建设强制性尺度举行勘探的;(二)设计单元末凭据勘探结果文件举行工程设计的;(三)设计单元指定修建质料、修建构配件的生产厂、供应商的;(四)设计单元未根据工程建设强制性尺度举行设计的。
本文来源:云开体育官网入口app-www.jianshangshi.com